相对于国际奢侈品牌,大家应该都知道Gucci、Chanel、lv,熟知甚至熟背她们的来源和发展史;但是,作为中国人,对中国传统嫁衣都一知半解。现在我们月白来告诉大家,浅谈中式嫁衣演变历程
一见红喜裙 定有喜事成
一提到中式嫁衣很多人只知道“龙凤褂”、“秀禾服”,是的,度娘在给我们传输这样一些非正确的观念。我们从来不主动说这个两个名称,因为这两个单词实在承载不起中式嫁衣的文化内涵。我来给大家八一八他们的由来
魏晋南北朝时期起,我国古代出嫁女子所穿的服饰叫吉服,吉服是古代吉庆之服。每逢佳节、生日、结婚、做寿等吉庆喜事,为吉事,按中国礼法,须穿吉服。古代婚礼,吉庆气氛十分浓郁,新郎、新娘服饰特别讲究。《东京梦华录》记宋汴京婚俗:婚礼前,男家给女家“下催妆冠披花粉,女家回公裳花幞头之类”。新娘吉服为男方送去的“催妆”;新郎吉服,是女家所回送。还有婚鞋必不可少,女子结婚时所穿的鞋。鞋面都为大红或者粉红色,鞋头刺绣有五彩喜庆图案。摘自《中国历代服装、染织、刺绣词典》第28页
美艳而不俗
清代一改旧制,制定众多服制。清制,凡遇庆典或年节日,百官和命妇皆穿蟒服,谓之“花衣”。 清代新娘婚礼服红喜裙。式样通常有单片长裙和襴干式长裙两种,大红色,上绣五彩花。穿时与大红色或石青
色地绣花女褂配套。红喜裙在民国时期仍为民间普遍使用的一种女婚礼服。
摘自《中国历代服装、染织、刺绣词典》第58页
清朝时期就开始有绣龙凤的嫁衣出现(可参考清代女子服饰图典),那个时期大家都不叫她龙凤褂,而是称其为吉服或喜褂,嫁衣这个词是中国文化独有的。“龙凤褂”的称谓应当是起于60-80年代港台地区;清朝覆灭后,民国时期民间大量采用被封禁了几千年的龙凤等权贵元素,广泛应用到日常生活中,从建筑、装饰、美术上都有体现,在服饰当中的就更多啦,民间婚礼上出现了尊贵奢华的风格,金线绣龙绣凤的嫁衣成为广大官府和商贾大户婚礼必备。那个时候没有说一场婚礼需要换几套礼服的习俗,一般从迎亲到入洞房都是一套嫁衣。
后来还有坐轿衣:旧时新娘上轿所穿之外衣,故名。主要流行于四川等地区。肚裙:台湾地区新娘的一种传统婚俗衣装。在出嫁当天穿着。凤尾裙:用绸缎裁剪成大小规则的条子,每条上绣以花鸟图纹,在
两畔镶以金线,拼缀成裙,下配有彩色流苏,称凤尾裙。
摘自《中国历代服装、染织、刺绣词典》第66页
一件嫁衣 代代相传
民国初,盛行穿中山装。中山装被定为行政官员和国民之礼服、常服。民国时期的中式嫁衣制式依然是传统中国平面结构的,采用直身裁剪,松身结构,统称褂或袍。新中国成立后,传统文化仍经历了相对封闭的文化断层时期,但英国殖民的中国香港地区,是没有文化断层的,受日韩流行的西式立体结构服饰影响,香港嫁衣由传统的中式平面结构变成收腰,装袖的立体结构,并开始称之为龙凤褂。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人认为龙凤褂是香港的原因之一。
大家所了解的中式嫁衣可能是片面的哟
再说说秀禾服: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看过周迅演过的一部民国剧——《橘子红了》,里面主人公的名字就叫“秀禾”,这部民国剧播出后大家开始把电视里周迅穿的那种斜大襟的褂子称“秀禾服”。这个称谓真的极其不妥当,网上还有人说斜大襟的传统服饰是小妾穿的,是二房穿的,正房一定是对襟的。故宫出版社出版的《故宫服饰图典》里面皇后的吉服里有对襟也有斜大襟。我国服装,历代不同,在演变中有传承、有变易、有创新,形成了我国灿烂辉煌、丰富多彩的服饰文化,为之有“衣冠王国”之美誉。自夏、商起,开始出现冠服制度,到西周时,已基本完善。战国时期,诸子兴起,思想活跃,服装日新月异。隋唐时期,经济繁荣,服装愈益华丽,形制开放,甚至有袒胸露臂的女服。宋明以后,强调封建伦理纲常,服装渐趋保守。清代末叶,西洋文化东渐,服装日趋适体、简便。我国有特制的各式礼服,男式凡西装、中山装、长袍等,女士优先凡连衣裙、旗袍、套装等只要整齐、大方、穿着合身、衣料略好者,都可作为礼服穿着。这些礼服足以说明,我们并没有因为斜襟或是对襟来区分等级和地位,所以这个说法完全是无稽之谈。
摘自《中国历代服装、染织、刺绣词典》第03页
通过这部影视作品更多人认识到中式嫁衣也可以穿出不一样美来,也越来越多的关注传统中式嫁衣。但概念也因其而模糊,大家应该正视中式嫁衣,他有他自身的独特文化与魅力。
中式婚礼在很大程度上把大家带入了误区,我们可在90年代到千禧年左右大家脑海里的中式婚礼都离不了宽松水袖的“戏服”,搭配劣质凤冠,再来个大红花轿!这样的中能说不出它哪里不对,但直觉告诉我们:这不是我要的婚礼!
其原因是她不具备当下时代的审美特征,所有的传统文化都要创新,都需要与时俱进,不能一味复刻,否则我们就是在做考古工作啦,所以一直以来月白的设计师坚持的理念也是:恋旧不守旧,创新不冒进。
温文尔雅,端庄秀丽
我们对中国新娘的理解可以用简单的八个字概括“温文尔雅,端庄秀丽”。中式嫁衣能够把中国新娘的美表现的淋漓尽致,能够让新娘穿出她们的“自身美”,我们新一代的年轻人受过高等教育,拥有更加广阔的视野,有独立思考的能力,他们更会关注民族文化传承以及服饰,有着自己独特个性和趣味。文化的回归势必会带来传统服饰的回归,婚嫁文化的回归。